文章来源:由「百度新聞」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"http://news.163.com/12/0811/15/88KSC6IA00014AED.html"
從黑白時代的簡單甜蜜,到彩色照片帶來的喜悅色彩,再到精美的臺灣模式婚紗照全方位的視覺享受。婚紗照隨著時代的變遷演繹著不同時代新人們的幸福,也見證了婚慶市場從簡單到豐富,由標準化到個性化的演變過程。記者昨天走訪了一位從事30余年攝影工作的攝影師,從他的鏡頭中感受到天津婚慶文化的一步步變遷。黑白時代的甜蜜回憶昨天上午,記者如約在南開區一家攝影工作室門口見到了今年51歲的王志新老師。獨具藝術氣質的長發和一副文質彬彬的眼鏡搭配起來頗有幾分“文藝范兒”。在王老師工作室的墻上,懸掛著大量他拍攝的作品,但卻和市面上大多數攝影工作室有著不同的感覺。“如今的很多影樓更注重后期的制作,而我們這一代攝影師更追求光的運用,更講究照片的層次感。”為此,王老師向記者解釋說。據王老師介紹,他1980年進入當時天津最有名氣的鼎章照相館,從學徒開始,一點一滴地積累攝影的知識和技巧。那時正是恢復婚紗照之后的第一個高峰時期,一天能照五六十套婚紗照。“當時的婚紗照可沒現在這么豐富。”回憶起當時的婚紗照,王老師感慨道。他告訴記者,當時的婚紗照其實就是六寸雙人全身照,一套五份,價格也只有20元左右。唯一可以選擇的也就是在照相紙上光紙和紋紙兩種。不過,由于黑白照片的特性限制,當時照婚紗可是一項貨真價實的技術活兒,攝像師、攝像助理(燈光等)用光的技術要求非常高。彩照帶來現代婚紗照雛形時間推移到1985年左右,根據王老師的回憶,彩色照片的出現對于照相市場尤其是婚紗照市場帶來了不小的沖擊。“彩色照片不僅把色彩帶到了婚紗照里,還帶動了婚紗布景、服裝等配套服務。”王老師邊說邊拿出他和妻子早期的彩色婚紗照向記者展示。不過,彩色照片剛剛進入天津婚紗照市場時,也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家大型國營照相館能配備足夠的西裝和婚紗。布景方面,當時大型照相館的背景圖都是用巨型畫布制作的,上面的內容更是需要請專業畫師一筆一筆畫出來,十分珍貴。彩色照片剛剛進入天津婚紗照市場時,大多數新人的婚紗照中也只有全身照是彩色的,半身照等依然延續黑白,價格方面也達到了40元左右。后來,隨著彩色照片的普及,布景、服裝以及化妝等周邊服務也開始在大大小小的照相館中普及,現代婚紗照的雛形開始逐步顯現。值得一提的是,雖然攝影硬件和技術在不斷提高,但是新人們照婚紗照的姿勢仍處于標準模式時代,變化并不多。臺灣模式沖擊使婚紗照市場化提起現代婚紗照的重要轉變節點,王老師滔滔不絕地講起了臺灣模式。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,更講究化妝、布景、美姿的臺灣模式婚紗照迅速風靡津城。首家進入津城的臺灣婚紗影樓就出現了上千元一套的婚紗照產品,但依舊抵擋不住新人們對精美婚紗照的喜愛。“專職的化妝讓新娘看上去更漂亮,專門有人負責燈光布景,甚至新人的姿勢都有專人來指導……”說到臺灣模式的成功之處,王老師指出,更系統化的服務,讓新人們看到自己更美的一面。同時,更標準的流程也讓婚紗照產品更加市場化。
關鍵字標籤:平面婚攝推薦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