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年,寶馬經銷商年底鬧事,索要巨額補貼,寶馬妥協了。上個月,奧迪經銷商逼宮主機廠停止和上汽合作,奧迪也讓步了。今年,汽車授權經銷商的庫存深度長期超過2個月。過去壹年,千家4S店正在面臨關門的風險。這個行業正在發生壹些很有意思的變化。 前幾天,壹個名為《賣壹輛虧壹輛 來中國僅27年汽車4S店就將徹底消失?》的新聞吸引了我,點進去看,發現壹個行業論壇,邀請幾個汽車主機廠和經銷商的人做圓桌討論,話題就是在中國生根27年的汽車4S,到底會怎麽走。 坦白說,文章看完了,我覺得不夠深入,都是從各自的角度去考慮。主機廠當然說4S還有用,經銷商當然說4S沒問題,都用自己的位置來考慮這個行業的走向,也略有偏頗。 我認為,看待行業的發展變化,總是從第三方的角度,跳出去看,反倒會好。恰巧,最近有不少機構開始研究這個行業,我也常被問關於4S的問題。我不是4S從業者,作為壹個互聯網和汽車流通領域結合的企業,我們對這個行業的思考也會多壹些。索性這裏整理壹下。 沙發工廠批發 本文可能略長,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: 1、4S是怎麽來的。 2、中國4S是怎麽走過來的。 3、現在的問題究竟是什麽? 4、接下來往哪兒走。 首先,我們必須知道,中國的4S是怎麽來的。 27年前,中國的車,都在物資局、物產公司,像鋼材壹樣擺著銷售,那時候買車需要指標,那時候中國沒有自己的像樣的汽車工業,更不要提流通了。而汽車工業,是壹個國家工業的象征,中國必須保護自己的工業。因此中國堅持只能合資且中方控股的方式發展合資車,壹方面學習國外先進技術,壹方面引入優秀的分銷零售體系。在建設自己汽車工業的同時,保持對進口汽車的高關稅,也是對本土汽車工業的保護措施,即便加入了WTO,依然不放開汽車關稅(關稅從早前的100%降到25%)。 沙發工廠直營 試想如果關稅放開,中國會變成像戰鬥民族那樣連臺像樣的車都造不出來的國家,那更可怕,當然,這是另壹個大話題。 於是從1989年開始,中國引入了壹整套的4S經銷體系:整車銷售(Sale)、零配件供應(Sparepart)、售後服務(Service)、信息反饋(Survey),那時候人們才發現,原來買車可以去這麽高級的地方,有品牌有授權有咖啡有沙發有穿制服的銷售,買完之後還有人全程幫我管著。也正因為這種新的方式引入,中國的汽車流通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期。汽車4S是那個時代的產物,也是功臣。 這裏面會有壹個問題,就是4S的本質是什麽?4S,在消費者端,集合了銷售、零部件、售後服務、信息反饋等功能的綜合汽車服務體。而本質上,對主機廠而言,這是壹個To C的流通環節,主機廠通過4S來To C銷售和服務。在流通環節,4S實際是主機廠的金融緩沖池。沒錯,金融屬性是4S的首要屬性,其次才是零售和服務等等。這也就是為什麽奧迪經銷商說“妳奧迪再跟上汽玩我們就不提車了”會把奧迪嚇回去的原因。汽車是大工業生產,只要是大工業生產,最怕的是庫存周轉不靈,商品周轉停滯就意味著資金周轉停滯,主機廠就憋住了。因此“提車”是經銷商最重要的功能。當然,主機廠會通過各種各樣的“政策”來鼓勵和限制經銷商提車,包括提什麽車、提多少、什麽時間提、提了之後會有什麽優惠等等。因此,4S本質上說,是主機廠流通體系的最後壹個環節,最大的作用是緩沖,其次是銷售和服務。 而4S店賺什麽錢呢?賣車賺差價,做服務賺服務費,完成任務賺返利。而所謂的“4S日子不好過”,從癥狀上說,就是賣車賺不到差價,做服務的服務費不好賺了,任務越來越重返利越來越難拿到手。 那麽,中國4S店這些年走過了什麽? 27年,足夠壹個業態從半專業變到專業,直至過度專業。4S也是。 第壹階段:落地生根,野蠻生長。 剛開始的幾年,在壹線城市,出現了壹些幾百平方到上千平方的門店,集中在當時的城市邊緣,當然這些地方現在早已是壹線城市的中心。這些店利用貨源的不對稱,坐著等客戶就能賺錢。那時候開壹家4S就賺死了,在野蠻生長的初期,很多品牌都因為這種生長深入到了中國發展最快的壹批城市。這時候中國市場的銷量還在小幾百萬臺的水平。 第二階段:黃金發展,滿地抓錢。 4S的黃金發展在2004-2006年,那時候中國第二批合資主機廠開始釋放產能,市場上流通的車開始變多。2004年國家公布了壹個叫做《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》的政策,綁定了壹家4S只能賣壹個品牌的車,把產銷兩個環節捆綁在壹起了。於是主機廠更敢放開投資, 4S也被鼓勵瘋狂在壹二線城市布局,各地的4S投資人被忽悠的眼紅腦熱。 好在,建店的速度趕不上需求增長的速度,每家4S店都不愁賣,每臺車都能賺錢。各地政府也都規劃了壹整條街專門發展汽車4S店,比如杭州的石祥路。整個行業太美好了。汽車銷量也迅速達到了大幾百萬臺。 第三階段:圈地為主,精細摳錢。 供需關系經過短暫的緩和,在2008年開始的後2-3年,4S經歷了第二輪猛增。表現是在壹線城市的城鄉結合部,出現了很多以諸如“汽車產業園”命名的4S聚集區,以及出現了不少超級大店。而正是從這壹刻開始,4S的單店產值開始下降,利潤率開始下滑,成本出現增長。不過,這壹切都被中國老百姓爆發出的需求掩蓋了,車依然賣得很好,只是很多店開始註重裝潢按揭保險的滲透了。從壹個角度講,這是渠道建設過剩,或者是門店建設滯後市場的需求。但是,從另壹個角度看,4S投資人為什麽依然如此熱衷開店,而且是在壹線城市的城鄉結合部開店?看看年份就知道,那三年正是壹線城市房地產最火熱的三年,北京四環的壹圈4S產業園都是那時候的產物不是麽?投資人想,店賺不賺錢沒關系,這塊地我穩賺!這時候中國成為第二大市場,新車超過1000萬臺。 之後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了,4S持續在壹二線城市布局,杭州有10家奧迪店, 北京有44家,價格戰不可避免,銷售倒掛(售價低於成本)越來越正常。而店卻壹家比壹家大,成本壹家比壹家高,利潤率也壹家比壹家低。於是大家開始拼售後到店,拼售後產值,拼誰家的維修顧問能讓1個做常規保養的客戶多做2項免費檢查發現3個毛病修他4千塊,還要拼哪個銷售可以捆在客戶身上的裝潢更多。 於是,老百姓發現買車總是被強奸,修車總是被忽悠;4S老總發現線索成本節節高,轉化率卻月月低;更糟糕的,投資人發現這塊地價格不漲了。 我特別想提的壹點,是從這個階段開始,4S老板們花最多時間思考的問題,不是如何精細化經營,而是“如何把主機廠政策用足”。這就是病態的開始。 這段時間,車市沖破了2000萬臺成為世界第壹大,再之後,市場總的增速迅速放緩,去年2400萬,年增速只有幾個點了。 第四階段:市場變化,雪上加霜。 2014年8月,執行了十年的《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》被實質取消,汽車經銷商和品牌綁定這件事,從政策上已經松綁,只剩下商務政策的捆綁。於是各地開始出現各種汽車超市、汽車賣場的新型業態,4S的日子也不好過了,“發展二網”成了很多店的重點工作,為了銷量換來的返點,也為了盡可能的下沈。 2015年甚至國家把售後服務和4S的綁定也取消了,總共就三塊錢好賺,最肥的壹塊也開始出問題。 另壹方面,中國三四線城市的車市卻以30%的增速在增長,而那裏卻沒有人去投資本來應該有的中小型4S或者2S。因為房地產不漲,也因為不知道怎麽做,更因為數據看不到希望。 同時,中國的購車人群在翻天覆地的變化,90後逐步成為購車主力。這群生在互聯網長在互聯網環境的人,4S很難利用信息不對稱來忽悠,會逐漸發現傳統營銷方式開始失效了 。於是獲客成本越來越高,到店轉化越來越低。客戶變了,事兒就變了。在這方面,做的好的店,真不多。 然而,2016年還有幾天結束,總銷量大概會增長13%以上(猛增8個百分點),並不是車市回暖,而是三四線城市購車需求、國產品牌SUV、購置稅政策多重作用的結果,我們需要理性看待。 現在大概能理解,很多店為什麽會死亡、轉型了吧? 從宏觀上講,問題用四個點來歸納: 1、需求高速增長引發了過渡建設; 2、建設慢了壹拍,建好發現市場需求轉移了; 3、消費者變化太大,建設和經營方式沒有與時俱進; 4、房地產等因素推動非良性發展。 但不得不說,4S的方式,幫助中國迅速建立了壹個世界第壹的新車市場,也讓中國的汽車流通在短短20年就進入了世界壹流的水平。 只是4S有病,得治。 第三,找準病根,冷靜看待。 近年太多的聲音說,4S快不行了。各種論壇、文章也在討論這個。可是從來沒有人從根源來看待這個復雜的問題。 說4S問題復雜,是說這個行業關系到整個經濟和國家經濟階段、工業水平、市場階段、消費者成熟度、金融發展水平、互聯網發展水平、房地產價格走勢、城鎮化水平、公共交通建設水平等等方面。真不能光從4S經營的角度來看待。關系最大的幾個點是: 1、整個市場正在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的轉變。 2、互聯網影響了消費者,影響門店經營模式,進而打亂了利潤結構。 3、門店金融屬性過強,很危險也會墻倒眾人推。 那麽我們從上面的分析,可以大致從主機廠—4S、 經銷商-消費者,從兩個連續且閉合的階段,來列出我認為最核心的問題和方法。 主機廠—4S:產能過剩 + 渠道過剩,要不難受,只有放開 。 有人算過,不算還在建設的工廠和新能源產能,中國土地上的主機廠產能超過5000萬臺,而市場只能消化這個數字的壹半,產能過剩是肯定的。 渠道過剩也是顯然,但主要指壹二線城市。 主機廠不能停線,需要把任務壓下去;4S競爭激烈,銷量下滑,接不了任務,為了返點又不得不接,所以就需要把壓力分解,分解給誰,下沈渠道。 如果經濟是自由的,4S把平均2個多月的庫存深度分銷掉,攔都攔不住。 如果經濟是自由的,主機廠把被國家壹刀切掉的國四排放車輛傾銷到西部省份的二網,同樣攔都攔不住。 如果經濟是自由的,主機廠需要在增長迅猛但4S布局不到的地方發展新的經銷網絡,也是攔都攔不住。 所以,供需關系發生巨大變化、市場趨於自由化的趨勢,攔都攔不住。 根源是,賣方市場已經不在,現在買方說了算 。 因此,如果有藥方,那就是: 1、必須接受有更多金融緩沖池介入,找到更多買方才能緩解賣方壓力。 2、渠道壹定會發生瓦解,但放輕松,經濟壹定會找到自由發展的平衡點。 3、把壹些4S往更加主機廠這邊拉壹拉,更加品牌化和體驗化。 4、宏觀控制渠道價格而不是微觀控制。 經銷商—消費者:利潤結構變化 + 消費升級,只有改變。 別管是4S、二網、汽車超市、平行進口展廳,都壹樣要面對利潤結構變化的挑戰。坦白說,這幾年汽車經銷商越來越不賺錢,就是利潤結構的變化導致的。 先說利潤結構。 汽車經銷商的利潤來源:新車毛利、裝潢、零部件、維修保養、金融保險、文化服務等等。 • 新車毛利:毛利 = 零售價 – 進貨價。互聯網讓零售價極其透明,從趨勢上講,賣的比隔壁老王家貴幾千塊很難了。那麽如何挖出利潤,只有靠降低進貨價。怎麽做呢?小舢板捆綁出航空母艦,從生產者拿到更獨立的車型,拿到更好的價格。這也就是我們平臺壹直在做的事,讓各種經銷商更有錢賺。 • 裝潢:我想沒有什麽比這個更招客戶反感了吧。掏出手機壹秒鐘就知道成本的東西,憑什麽要三倍四倍的價格,就因為利潤率要求嗎?消費者反感的是,明明知道被妳坑,還不得不被妳坑。怎麽做?降低裝潢的預期、降低透明商品的價格(比如貼膜)吸引客戶、增加多樣性。 • 零部件:國家已經放開了零部件管控政策。 很多常備件易損件,可以有很好的渠道挖掘利潤。不少改裝件擁有極大的利潤空間,也足夠發掘。可是我們看到用得好的店真的很少。 • 維修保養:內有客戶覺得太貴性價比太低,外有綜合修理廠虎視眈眈。甚至沒有售後的新車銷售商,都要搶著拉客戶去保養。我想,做好客戶整個生命周期的管理,不光是到5000km了打個電話這麽簡單吧。90後消費者雖然在互聯網環境中長大,但他們的動手能力卻是幾代人中最弱的,他們其實願意花更多錢,得到更可靠的服務。因此提升服務的效率和品質,將會更加重要。降低對這裏的利潤比例要求,可能也會更實際。 • 金融保險:無疑,中國汽車經銷商在這方面做非常糟糕,金融滲透率持續只有成熟市場的1/3(歐美市場70%,中國不到20%)。好事是,年輕壹代的金融接受程度高了很多,我們甚至在壹些地區嘗試出了76%的融資租賃比例。因此,市場上壹定會迅速出現大量新型的金融產品提供商,提供靈活的、高利潤的C端金融產品。這裏,才是成熟汽車經銷商最應該期待的利潤來源。 • 文化服務:壹個說法我很贊同,中國汽車文化形成,要到壹出生家裏就有車的壹代人長大的時候才真正出現。這麽說起來還遠,但是想辦法讓我們的車友轉起來,而不是買完就走了,才能從中挖掘更多的價值。目前,各種類型車的圈子正在迅速形成並形成力量。我熟悉的壹個寶馬摩托車組織,要從壹個新客戶中賺取差價幾乎不可能,他們對車的價格極其敏感,但壹旦購買,就成了兄弟,這時候無論騎行服還是手套還是邊箱,都可以賺足錢,而且兄弟會說,不讓妳賺錢不好意思。這樣的情況會大量出現。 我常常說,汽車產業鏈條,只有零售環節最不賺錢。因此,汽車經銷商必須要給自己做壹個計劃,到明年、後年,這幾塊的利潤,會占比達到多少。這是真的需要思考的。 再說“消費升級”。 消費升級概念在近兩年特別火,不過真不是傳統理解的“買的東西更貴了”這壹個點。在汽車這個行業,消費升級有幾個點需要擁抱。 1、客戶的需求變得多樣和個性。 以前人買車,看保有量大的,現在年輕人買車,買保有量小的。賓利的客戶說,我願意等壹年,就想買壹個自己喜歡的。幾十個90後說,我們願意多花比中規貴幾萬塊的價格,提前買到馬自達MX-5。 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豐富、越來越個性,這對供應鏈的要求其實變得越來越高。我們的綜合門店,最常碰到的客戶抱怨是,去了4S,說這個車要訂就要等幾個月。可是這臺車對綜合店來說,簡單到不能再簡單。這就是4S走不出經營現狀的表現。 2、社會變化帶來車型結構的變化。 中國的SUV銷量超過轎車,凱美瑞這類的B級轎車銷量在迅速下滑。妳可以說這是市場不成熟的表現,也可以理解成這就是中國特色的汽車市場。 二胎政策放開後第四年,家用MPV和7座SUV的爆發終於展示了二胎的成效。寶沃新出的6座(2+2+2布局)更是迎合市場的優秀產品。 代表準生產工具的微面同比下降了40%多,除了印證實體經濟疲軟,也說明了消費升級在車型上的表現。 因此,4S和汽車經銷商,必須看到這樣的消費變化,擁抱消費者,而不是擁抱主機廠的那幾款車型。 3、城鎮化帶來銷售地域級別的下沈。 幾年前,人們說我去省城買車是時髦,現在真不是。服務更好價格更低的縣級甚至鄉級經銷商正在迅速掘起。是否可以擁抱這些強有力的接觸點,通過更好的商務政策、金融政策、物流和倉儲的傾斜,也是對4S、對主機廠的重要考驗。 小結壹下,4S現狀的病根,不在4S本身,而是因其在鏈條中的位置決定的。往上,產能匹配、銷售放開都可以改變,往下,利潤結構優化、與時俱進擁抱消費者需求,也是重要的步驟。 最後說,4S到底往哪兒去。 前面說了那麽多。我們還要看看成熟市場怎麽走,以及大市場會發生些什麽變化。 首先,成熟市場表現代表燃油汽車流通市場的未來。 美國、日本、歐洲等成熟汽車市場,授權經銷商和獨立經銷商的比例都在1:3左右,中國也會這樣。他們都是新車二手車在壹起賣,中國過幾年也會這樣。美國的城鎮擁有小型的汽車展廳,有巧舌如簧的銷售,這個環節省不了,同時在郊區有像樣的服務中心。這很可能就是中國未來的形態。 其次,新能源汽車帶來的沖擊會是什麽? 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,采用直銷方式,似乎中間渠道沒有了。但值得註意3點:1。 特斯拉總銷量在2016Q3只有2.45萬臺,還不到朗逸在中國的月銷量,面對全球化的市場,這種大工業生產加直銷是否能夠支撐有待驗證。從手機行業的變化來看,最大的銷量依然是擁有渠道力和產品多元化最好的OPPO、VIVO。2。 汽車長期作為大型的私產,是人們形象的象征物,那麽個性化需求只會越發明顯,而不是越發集中,因此這就壹定需要渠道、生產的大量配合。3。 特斯拉在各地依然需要有服務機構。 因此,我認為新能源帶來的產品變革很大,但是渠道變化不會很大。依然需要落地服務。 第三,新出行方式變革帶來的變化會有什麽? 不少人在擔心這個點。如果都是滴滴,都是無人駕駛,會如何。可能真的會有那壹天,但壹方面這壹天壹定會很久,因為這麽大的私產需要處理,不會壹刀切掉。另壹方面人類壹定需要壹個大型的私產來證明自己,這樣的財產也壹定受到管理和管制,那也壹定會需要服務商。 總之,4S往哪兒走雖然我說了不算,但是我們可以得出壹些結論: 1、4S壹定會長期存在。只要有大生產,就壹定要有緩沖。 2、不會再有如此大規模的4S集群,也不會再有新的單體大店。 3、4S會分化。部分4S會解構成2S或者變成不背任務的獨立經銷商,保留的4S會向主機廠壹側傾斜,著力在品牌、體驗、維修等方面,而不是銷售。 4、大賣場會成為接下來幾年很重要的業態存在。會通過這種方式完成渠道下沈。 5、4S的利潤結構將發生巨大變化,從而催生大量金融、供應鏈和後服務服務商。 6、4S經營模式會轉型,越來越把賣車當成生意,而非任務來經營。壹旦做成生意,就輕松多了。 7、二手車會大量湧入新車銷售渠道。 |